食物標籤

食物標籤


營養標籤與糖尿ABC

對糖尿病人來說,要控制病情,減低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可以從控制糖尿病的ABC入手,即HbA1c糖化血紅素、Blood Pressure血壓,以及Cholesterol膽固醇。很多人都知道,這ABC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可是,以往香港並未設立營養標籤制度,所以我們往往無法得知食物的營養成分。幸好,新的營養標籤法已於2010年7月1日實施,讓我們可更容易選擇合適的食物,控制病情。

新法例規定預先包裝的食物需要列出能量和七種指定營養素,即所謂「1+7」。該七種指定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和鈉質。同時,新法例也會監管包裝上的營養聲稱。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新的營養標籤來控制糖尿病的ABC呢?

HbA1c營養標籤與血糖控制

要穩定血糖,就要控制醣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醣質換算是其中一個有效控制醣質攝取的方法。香港目前普遍以10克醣質為換算單位。衹要我們知道食物的醣質含量,就可以更適切地把不同的食物納入糖尿病飲食餐單內了。下面的例子將解釋怎樣閱讀營養標籤,以找出食物的醣質含量。

這個250毫升大豆飲品的營養標籤,以每100毫升來標示營養成分(註:新法例容許食物製造商用每100克/毫升,或者每食用分量來標示營養成分。)從營養標籤可見,每100毫升飲品含5.2克碳水化合物,當中5克為糖分;也就是說,一盒250毫升飲品便含有5.2克x (250/100)  =  5.2克  x  2.5  =  13克碳水化合物,即大約一份醣質交換。

營養標籤(1):250毫升大豆飲品

Nutrition Information 營養資料

Per 100ml / 100毫升
Energy/能量
42kcal/千卡
Protein/蛋白質
1.8g/克
Total Fat/總脂肪
1.5g/克
 - Saturated fat/飽和脂肪
0.4g/克
 - Trans fat/反式脂肪
0g/克
Carbohydrates/碳水化合物
5.2g/克
Sugar/
5.0g/克
Sodium/
50mg/毫克

這裏要提醒大家,很多不含糖分的食物可能含有澱粉質,同樣會影響我們的血糖,因此閱讀營養標籤時不應只關注糖分,而應看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Blood Pressure營養標籤與血壓控制

鈉質普遍存在於天然食物中。此外,食鹽、各種含鹽調味料如豉油,以及加工食物如罐頭、醃製食物,都是我們日常飲食中的主要鈉質來源。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人每日攝取不多於2000毫克鈉質(大約5克食鹽)。攝取過多鈉質,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機會。另一方面,研究顯示高血壓病人如果能夠減少鈉質攝取,將有助降低血壓。

新法例規定營養標籤必須加入鈉質的分量,目的就是幫助大家選擇較低鈉的食品。看看以下的營養標籤,你能計算出這罐忌廉湯含有多少鈉質嗎?

營養標籤(2):300毫升罐頭忌廉湯

Nutrition Information 營養資料

Servings Per Package/每包裝所含食用分量數目:
2.5
Serving Size/食用分量:
120ml/毫升
Per Serving/每食用分量
Energy/能量
120kcal/千卡
Protein/蛋白質
3g/克
Total Fat/總脂肪
8g/克
 - Saturated fat/飽和脂肪
2.5g/克
 - Trans fat/反式脂肪
0g/克
Carbohydrates/碳水化合物
10g/克
Sugar/
1g/克
Sodium/
840mg/毫克

這個標籤以食用分量來顯示營養成分。每分(120毫升)含有840毫克鈉質;而一罐忌廉湯為300毫升,即含有2.5份,所以每罐忌廉湯便有840毫克 x 2.5份 = 2100毫克鈉質。也就是說,喝了這罐忌廉湯,已經超出了每天建議的鈉質攝取量!

另一方面,肥胖也會影響血壓控制。營養標籤列出了食物的能量(熱量),有助我們選擇較低熱量的食物,從而控制體重。現在,你能計算出這罐忌廉湯的熱量嗎?對了,答案就是120千卡 x 2.5份 = 300千卡。以一名中等身材的女士每天需要約1500千卡熱量來說,喝一罐忌廉湯已經佔去每天所需熱量的五份之一!


飲食建議

飲食建議


飲食七招抗糖尿

肥胖及不良的飲食習慣是患上糖尿病的其中兩大風險因素。其實不少糖尿病徵初現的人,他們早就患病好幾年,但因為病徵未現而疏忽,如果能早在血糖『責界』或糖尿病前期時就好好控制飲食,定能減輕病情,甚至可助你遠離糖尿病。

要控飲食截糖尿,方法十分簡單,每日謹記七大「去糖」秘方,自然能與糖尿絕緣。

秘方一:謹守上限 (另見文章:自我制定碳水化合物份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後會轉成糖份,需要靠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來運送及供給身體各器官使用,以穩定血糖水平。當你血糖『責界』,而飲食中再毫不節制地加入糖份,便會加重胰臟的工作量,胰島素遲早罷工,到時糖尿病就會出現。

要預防病發或改善病情,謹記進入身體的糖份是有上限,所以要緊握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即澱粉質及糖類。

秘方二:低脂防腩 (另見文章:降膽固膽八式)

脂肪團積會形成「大肚腩」,而中央肥胖正正就是糖尿病風險之一。因為肥胖指數上升,身體就會出現胰島素對抗的情況,長遠來說同樣會令血糖上升,所以你應諮詢醫生或營養師如何改善生活習慣達致健康體重。

秘方三:計數食飯  (另見文章: 日常生活建議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 

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五穀、水果、奶類、豆類或高澱粉質蔬菜類等,要控制血糖就要計數食飯。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能量,建議大家每餐以碳水化合物為基本。一般情況,女性每餐約需四十至六十克碳水化合物,男性約需五十至八十克,餐與餐間或/及睡前可能需要進食十至二十克碳水化合物的小食。

一碗白飯(中號碗)有五十克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兩塊半麵包或一碗麵(熟、不計水份)相同,水果則每個含有大約十至二十克碳水化合物。個別人士會隨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的不同,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亦不同,必需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秘方四:高纖穩糖

高纖飲食能穩定血糖,因為纖維素可延長身體吸收碳水化合物的時間,減低對胰島素的需求。建議午餐及晚餐進食最少一碗蔬菜、瓜或菇類,而澱粉質方面,應該多選擇全麥五穀類,例如麥包、麥皮、糙米及紅米。

秘方五:少食多餐

控制食量及進食時間,對穩定血糖亦非常重要。「少食多餐」是平衡血糖的飲食口訣,因為正常人進食後,血糖必然上升;而血糖已「責界」或患者的空腹血糖已經較高,如果再大量進食,飯後的血糖必然飆升得更快,所以每次只進食適量食物,並平均分開時段來進食。

秘方六:揀低升糖 (另見文章: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

如果想飯後的血糖升得更平穩,就要懂得選食「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升糖指數即是指食物經消化後,影響血糖上升快慢及幅度的數值。指數五十五或以下即「低升糖指數」,例如全麥維早餐粟米片、黃豆或脫脂奶;界乎五十六至六十九則是「中升糖指數」,例如紅米飯、番薯或香蕉;高於七十或以上的「高升糖指數」食物,例如白飯、西瓜或焗薯。

秘方七:烹調要點

  • 宜清淡,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
  • 醃肉時可加入少量如半茶匙的糖,但避免用大量的糖或豆粉來打獻。
  • 選用低熱量的配料和香料來增加食物的香味,如薑、蔥、西芹、香草、花椒及八角等,同時亦可減低用鹽的份量。
  • 多選用新鮮或急凍的食物,避免罐頭或加工食物。
  • 烹調肉類前,最好先去皮及切除肥膏,以減低動物脂肪的含量。
  • 宜選用植物油烹調,及注意用油份量,每人每餐的食用量應為1至2匙。
  • 避免煎炸食物,宜採用蒸、煮、灼、炆、焗、微波爐等烹調方法。


青少年經驗分享

青少年經驗分享


青少年成長期的轉變是十分迅速,在發育和自我認知的發展,所有的改變亦是來配合將來成為成年人的生活模式。因此當兒童患上糖尿病時亦應在這段成長時間學習獨立地處理自己的健康。青少年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各方面有充分的準備,才轉介到成人診所繼續跟進病情。當中需要學習的包括處理糖尿病知識、心理、自我評估、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和醫護人員的溝通以及明白其關顧程度等等…,以致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成長中一直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優質生活。

個案分案1 社交生活

在社交生活方面,對於一位3歲便確診糖尿病的我來說,基本上在病發前和病發後是沒有太大的差異,因為根本無從比較。

不過在小學的時候,我其實都十分害怕告訴別人我有糖尿病的。因為我怕好友會把我的”祕密”宣揚出去,而且會用”奇異”的眼光來看我,當然更怕他們每事問,非要我戒口不可,所以很少同學知道我的病。我是到了六年級時,心想既然臨別在即,告訴他們亦無傷大雅罷,因此有幾位知心朋友才”有幸”得知呢!事實上,不知是否他們太無知,還是我太多心,他們關心數句後,便與平日沒有不同。但對於我來說,這是最好的回應。

到了中學以後,我已經習慣了告訴好友,所以現在只有我的好友才知我患有糖尿病。因為我相信朋友之間貴乎坦誠,亦相信他們對我的詢問都是出於關心。現在我很希望其他的病友可以學習敞開心屝,相信別人,與朋友分享苦與樂。

個案分案2 定時監測血糖的重要

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上很多不同的事情,例如在身體上的變化、承擔責任、掌握機會及認識更多朋友,亦可成為最好的伴侶。可是有時因患糖尿病而感到煩惱,例如與朋友聚會是很平常的社交生活,也許朋友們想吃甜品,我當然也想吃,在這情況下,我也會加入他們的行列! 曾經有一時間,就這樣不想告訴我的朋友我有糖尿病(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真正朋友)。也許你不想做篤手指的工作,因為它浪費時間及會有痛的感覺,而我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也停止了定時的血糖測試!因為在我的思想裏,測試血糖對控制糖尿病沒有幫助,注射胰島素才能穩定血糖的水平,雖然用針來為自己注射胰島素亦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年輕有為的你,不要犯我同樣的錯誤,說真的!不要!因為我在大學生活經驗了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現在就讓我分享這個反面教材,在我血糖颷升及身體不適的時候,我仍然沒有監測血糖,以致不能及時處理,更要面對很多身體的不良反應,因此就算我與朋友外出或與宿舍的朋友一起生活,都時常因為我常感到不適,反而失去相聚的樂趣。

請你珍惜你的身體,落實定時監測血糖,處理好你的糖尿病。

個案分案3 社會生活

我是Ricky, 在我11歲那年我患了一型糖尿病。在過去10年中,糖尿病在我青少年時期的社會生 活中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作為一型糖尿病患者,我總是要考慮每一個活動會否影響了我的血糖水平。最初在我的理念中,以為一些運動如壁球,羽毛球及馬拉松是不適合我,在此期間,糖尿病看起來摧毀了我的生活。我往往會拒絕大部份的社交活動,包括一些聚會和運動會;甚至我認為患糖尿病是一種恥辱。經過五至六年錯誤的生活,我發現我的觀點竟是錯誤的。幸運的是我有機會遇到一名社會工作者,他問我,為什麼你總是容忍糖尿病摧毀你的生活?為什麼你不嘗試調節你的生活呢?這個驚人的問題改變了我的看法。

我開始參加不同的活動,如外展訓練,壁球,和馬拉松比賽。雖然我經常患低血糖被送到醫院,我開始發現,在我的生活上,每次有血糖水平波動後,教我找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來處理未來類似的活動。

現在,作為一個大學生,我開始找尋我的未來職業生涯。作為物流管理系的學生,我想成為一個海事主任。但我不能因我的糖尿病 (我認為大多數人只是看到糖尿病的低血糖事宜) 傷害了我,更有一些職業崗位如警務,海關人員或一些卡車司機也拒絕糖尿病患者的申請,我認為這是歧視!如果糖尿病人與其他人得到同樣的機會,我想我們必會有更好的表現。


患病的日子

患病的日子


當糖尿病患者身體不適的時候,如感冒、腸胃不適、細菌感染、發炎或其他疾病時,身體會分泌出一些與胰島素抗衡的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及皮質醇等,令血糖上升。加上患病日子,患者可能食慾不振,或有嘔吐、腹瀉,影響營養吸收,而引致血糖水平不穩定。

注意事項:

  1. 不可隨意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如有腹瀉、嘔吐或不能進食時,應與醫護人員聯絡作藥物的調整。
  2. 應增加檢測血糖的次數,如每四小時一次,如血糖持續偏高,並有高血糖徵狀,如: 口渴、頻尿及疲倦,必須及早看醫生。
  3. 身體需要保持足夠營養及水份,如食不振,可嘗試少食多餐,改吃一些容易入口及消化的食物,如粥、湯粉或麵、麵包、牛奶、果汁、清湯,以保持足夠糖質份量,以免血糖過低。
  4. 又或者病情惡化,如持續腹瀉、嘔吐,肚痛、呼吸困難及體重驟降,必須及早延醫。


生育計劃

生育計劃


懷孕

我有糖尿病喎,真的可以懷孕嗎?對胎兒成長有無影響?胎兒會唔會有糖尿病架?
相信一般適齡懷孕的糖尿病婦女都有以上的疑惑。其實,衹要你做好計劃生育,依然可以懷孕,擁有一個健康的嬰兒及完整的家庭。

計劃生育即係有充份準備才受孕,最理想在受孕前 3 至 6個月預備。首先,將你的計劃與糖尿科醫護人員商討,覆核現時所用的藥物是否合適。一般來說,醫生會將口服降糖藥轉為注射胰島素及在適當時處方葉酸;糖尿科護士會指導注射胰島素技巧及血糖檢查的時間,次數及目標;營養師會鞏固你的飲食知識及澱粉質換算方法。此外,醫生亦會作血糖控制評估及全面檢查你的身體狀況包括眼、腎,心臟、血壓等。一般而言,糖化血紅素若於半年內維持於 6.5或以下,便為理想血糖控制指標,可考慮生育計劃。

這些準備功夫可以確保你的身體狀況良好,而血糖控制理想下懷孕,你和胎兒承受的風險可以降到最低。至於遺傳方面,胎兒不會直接遺傳糖尿病,然而日後患上糖尿病的機會較高,但衹要你以身作則,一同保持有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患上糖尿病風險也會回落。

但係我在毫無準備下真的已經懷孕又點算?
如果真的証實懷孕,都應該立即聯絡糖尿科的醫護人員,儘快進行血糖控制評估及檢查身體狀況;同時,到產科醫生為胎兒進行檢測,以減低對你及胎兒的負面影響。即使你現時仍然服用口服降糖藥也不用擔心,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口服降糖藥沒有對胎兒做成不良影響,但因為資料未能全面確保口服藥的安全性,醫生都會建議你轉為注射胰島素,以策萬全。

懷孕之後與以往的控糖方法有何不同?
除了要注射胰島素外,你要約見營養師以確保你的進食份量能供應你及胎兒的營養需要,亦要定時跟進及調節。另外,血糖控制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血糖檢查的次數增加包括餐前及餐後 2小時,以調節胰島素的劑量。有需要時在每天早上作尿酮測試,以確定進食足夠份量的澱粉質及適量的胰島素。

我可以順產嗎?
你會與其他孕婦一樣,定時到產科覆診以作好產前準備及監察胎兒正常成長,一般來說,你會有順產情況下迎接可愛的新生命。

避孕

我現時血糖控制仍未理想,又可以點避孕?
避孕方法有很多種類,你可以到家庭計劃指導會或婦科醫生查詢,並選擇你及伴侶認為最適合的方法。一般而言,以下的避孕方法你都可以考慮:

1. 避孕套
使用得法,這是外用而非常有效的避孕方法。

2. 口服避孕藥
此類藥物內含孕酮 (progesterone) 及雌激素 (Oestrogen) 會影響血糖水平,故選用前要與醫生商討。

3. 子宮環
為一種長期有效的避孕方法,一般每三至五年才更換一次。適當使用,子宮感染的機會不會因糖尿而增加,但可能出現月經偏多的情況。

最後,如果你已經擁有完整的家庭或決定不再懷孕,結紥手術亦是有效的避孕方法。


輕鬆上班

輕鬆上班


工作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糖尿病患者也不能例外,因為工作可以讓我們:
與社會聯繫,增加與人群溝通,使身、心、社、靈得以滿足
帶來穩定經濟收入
維持一定的運動量,有助降低血糖,控制體重

但事實上,在某些工作的情況下,可能會影響血糖的穏定性,糖尿病患者宜多注意,例如:

需要大量體力需求的工作,如地盤、工地勞動人士、速遞員和從事清潔工作等:

  • 由於工作量大,體力需求增加,較容易出現低血糖症。
  • 可在工作的地方或隨身存放有葡萄糖或其他能迅速吸收的糖類及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包或餅乾。
  • 讓信賴的同事了解自己的病況,盡可能使他們學會識別和治療低血糖,當低血糖症發生時便可協助緩解。

需要輪值工作、夜班工作、作息時間不穏定或經常出外公幹,如從事醫療、紀律部隊、的士/中港司機、保安員和採購員等:

  • 對控制血糖的穏定性有一定的影響,應對自己的血糖有嚴謹監測,從而理解血糖的變化。
  • 應當在工作的地方或隨身攜帶含有葡萄糖的糖類及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預防低血糖症的發生。
  • 考慮讓僱主得悉自己的病況,方便安排休息日來按時覆診。

外出進餐:

  • 堅持「三低一高 : 低鹽、低糖、低脂及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可考慮有「營」食肆。
  • 營養師可提供合適的建議 。

在工作期間注射胰島素:

  • 帶備胰島素注射筆、針咀、消毒用品。
  • 根據進餐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如更衣室或員工休息室,注射胰島素。
  • 注射前清潔雙手。

總括而言,糖尿病患者於工作上可能需要作出多一點的考慮及安排,但只要多留意自己身體的變化,靈活掌握飲食的原則及適當調節治療的方案,大部份在職的糖尿病患者都能順利及穏定地控制血糖。


快樂減壓

快樂減壓


都市人工作壓力大,常處於緊張狀態,不懂放鬆。壓力讓我們付出很大的身心健康代價。

笑是免費的減壓方法,能紓緩情緒,據說笑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減少患高血壓和冠心病的風險。笑能增強免疫系統,提高抗病能力。笑觸發釋放內啡肽(endorphins),促進整體幸福感。笑能暫時緩解疼痛。笑能促進血液及氧氣輸送,令人容光煥發。笑是強而有力的友善信號;凝聚眾人,促進人際關係。

回想今天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 製造笑的機會吧!觀賞喜劇、棟篤笑 (stand–up comedy)、 閱讀笑話、搜尋『蝦碌』、『幽默』、『抵死』、『搞笑』、『奇趣』的『爆笑』影片… …笑是人類的本能,笑令人身體及心情得到健康;笑既是免費亦是無價的。

你有什麼減壓良方? 請按此與其他讀者分享


體重控制

體重控制


超重和肥胖

肥胖表示身體內的脂肪含量過多,要準確量度脂肪含量並不容易,故此醫學界一般以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 , BMI)作為間接反映身體是否肥胖的臨床工具。所以要知道體重是否合乎標準,先要認識體重指標,其算式如下:
體重指標= 體重(千克) / 體高(米)2

世界衞生組織按亞洲成年人而定的體重分類如下:

體重指標 (BMI)
分類
< 18.5
過輕
18.5 – 22.9
適中
23.0 – 24.9
超重
≥ 25.0
肥胖

要注意的是,體重指標在以上分類的定義,在不同地區會有所不同。

肥胖與糖尿病

肥胖引起的健康問題不勝枚舉,與二型糖尿病更是息息相關。在肥胖問題於世界各地日趨普遍的當下,糖尿病的患病率亦同時攀升。根據醫學文獻的數據顯示,糖尿病的患病率會跟隨體重指標 (BMI) 上升。 而一項有關成年中國人糖尿病患病情況的研究顯示,體重指標達到或超過 30.0 的肥胖人士,患上糖尿的比率高達18.5%,遠高於體重指標較低的人士(見附表)。

體重指標 (BMI)
糖尿病患病率 (%)
< 18.5
4.5
18.5 – 24.9
7.6
25.0 – 29.9
12.8
 30.0
18.5

控制體重的好處

控制體重除了有助改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問題外,亦可減少如膝、足踝等關節的負荷,對一些患有關節炎的人士而言,其症狀會得到改善。此外,減重會減輕身體的負荷,對日常生活或是運動時的活力自然有所裨益。除了能有效控糖外,一些大型醫學研究的結果亦顯示,透過包括運動和控制體重等方法,能預防或延遲糖尿病高危人士發病。不要看輕少許減重的效果,一年5 %的體重減幅,已可減少糖尿病的發病率達五至六成!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體重開始減輕的時候,往往能減少降糖藥物的份量。所以在實行減重計劃時,務必時常監察血糖,並通知主治醫護人員關於血糖的變化。控制體重這座橋頭堡,實在是對抗糖尿病的戰役中,兵家必爭之地。

付諸行動

開始控制體重,不是在明天,也不是在後天,而是坐言起行,從這一刻起付諸行動。萬法歸宗,前文所述用於控糖的六大心法,對控制體重同樣管用。

積極面對
正視、接受管理體重的需要,不逃避、不迷惘。

監而控之
定期監察體重,提醒自己減重的進展和效果。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自己準備方便易用的磅秤、記事薄,定期磅重和計算體重指標,為自己記錄一份包含體重、食物和運動量的日誌。一些手提電腦或智能電話的應用程式亦有類似功能,可考慮善用。

認清目標
差不多所有人的肥胖問題都是日積月累的。所謂欲速則不達,不宜操之過急,應該訂立一個實際可行的目標(如一年減去體重的5%),然後逐步向理想的體重指標進發。

嘴腿兼修
管住嘴巴(詳見健康飲食之體重控制篇
恆常運動(詳見運動治療之體重控制篇

多管齊下
隨著對肥胖的病理和治療的研究增加,我們知道肥胖的問題往往與生活環境及健康質素有關,如缺乏運動、飲食習慣不均衡和長期受壓等原因。對一些非常肥胖的個案,除了「嘴腿兼修」外,醫生亦會處方減肥藥物,或考慮用外科手術方法幫助病人減肥。

站穩陣腳
減重並不容易,如果輕言放棄,便會前功盡廢。其實控制體重不可能、也不應該一蹴而就。只要能堅持信念,持之以恆,即使不能在一時間達至理想的體重,那些吃得清淡、動得恆常的良好生活習慣,也絕對會為我們的身體,播下健康的種子。


少飲為妙

少飲為妙


喝酒是日常社交飲食不可缺少的文化,糖尿病人必須了解清楚酒精對身體的影響,才作出適量的飲用,去享受嚐酒的樂趣。

酒精的影響:

  1. 酒精被吸收後,會經由肝臟分解,分解速度為每小時6-8克,過量酒精會損害肝臟。
  2. 酒精會減低腦部運作效率,如降低判斷力,反應緩慢。
  3. 酒精含高熱量,但沒有營養價值,每克酒精可產生7卡路里,喝酒多會引致肥胖,亦會增加三酸甘油脂和尿酸。
  4. 酒精會令胰島素和降糖藥於短時間內發揮過強藥效,引致血糖低,但藥力過後又會令血糖高。
  5. 喝酒之後肝臟會優先處埋酒精,延誤了釋放葡萄糖,亦會使血糖過低。

注意事項:

  1. 患上肝病、高血脂及肥胖的病人應避免喝酒。
  2. 切勿空肚飲酒,最好進食適量澱粉質類食物才飲酒。
  3. 避免飲用甜酒或烈酒。
  4. 檢測血糖,觀察血糖的控制。
  5. 若酒後會進行消耗體力的活動,或有血糖偏低的現象,要考慮額外補充小食。
  6. 帶備糖尿病患者咭片或手鍊,以便醫護人員識別及援助。
  7. 可請教醫生才適量飲用酒精。